六年级读《匆匆》有感:时间之河,逝者如斯夫360
朱自清先生的《匆匆》是语文课本中一篇经典的散文,它以简洁流畅的语言,深刻地阐述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和人生短暂的哲理。六年级的我们,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,对时间的感知或许还不够深刻,但读罢《匆匆》之后,我心中却涌起阵阵涟漪,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。
文章开篇便以“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”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。然而,这看似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象,却反衬出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。 “但是,聪明的你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”这句发问,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,也叩问着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。 它并非单纯的自然描写,而是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无奈与惋惜的隐喻。
朱自清先生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,将时间比作一位匆匆走过的旅人,一个不留痕迹的过客。他用“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。”等一系列生动的比喻,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,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时间流逝的无情与迅速。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,深入浅出地展现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的特性,让人不禁感到时间的宝贵和自身的渺小。
文章中,“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”等句子,不仅富有诗意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它提醒我们,时间并非静止的,它时刻都在流逝,无论我们做什么,它都在无声无息地流淌。我们常常沉浸在眼前的琐事中,忽略了时间的悄然流逝,等到回过神来,才发现许多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读到“去的尽管去了,来的尽管来着;去来的中间,又怎样地匆匆呢?”这段话时,我深感触动。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,也体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。人生的旅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,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,只能珍惜当下,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。
六年级的我们,学习任务繁重,课业压力很大。我们常常为了完成作业,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忙碌不已。有时我们会抱怨时间不够用,会为考试的失利而沮丧。但读完《匆匆》后,我明白了,我们不能只顾着埋头苦干,而忽略了对时间的珍惜。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,提高学习效率,同时也要留出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,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去与朋友家人相处。
文章的结尾,“你去了,我也应该去的。” 这句话充满了淡淡的忧伤,却又蕴含着一种坦然与释然。它并非对时间的绝望,而是对人生的感悟。它告诉我们,生命是有限的,时间是宝贵的,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,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。
在阅读《匆匆》的过程中,我不仅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对时间流逝的惋惜,更体会到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。他以简洁的语言,深刻的哲理,唤醒我们对时间的重视,提醒我们珍惜当下,把握现在。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,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考。
六年级的我,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但《匆匆》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,一颗珍惜时间、热爱生活的种子。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更加珍惜时间,努力学习,积极向上,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。
通过对《匆匆》的阅读,我开始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。以前我常常拖延作业,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。现在我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,不再让时间从我的指缝间溜走。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,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并尽可能多地参与一些课外活动,丰富自己的生活。
此外,《匆匆》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。以前我常常沉迷于电子游戏,忽略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交流。现在我学会了放下手机,多陪陪家人,和朋友们一起玩耍,增进彼此间的感情。我意识到,这些美好的瞬间,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总而言之,《匆匆》不仅仅是一篇课文,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,它教会我珍惜时间,热爱生活,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。 我相信,这份感悟将伴随我成长,激励我不断前进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继续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,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对时间最好的敬意,不负韶华,不负光阴。
2025-09-03

高尔基《海燕》读后感:在风暴中寻找希望的象征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113953.html

《视野》之于当下:一种跨越时空的审美与思考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113952.html

结构工程师必读: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力学,提升工程素养的阅读指南
https://www.snkjpt.com/shujituijian/113951.html

吉他自学宝典:兼谈中国古典音乐与吉他演奏的可能性
https://www.snkjpt.com/shujituijian/113950.html

服装设计自学宝典:从入门到进阶的书籍推荐与学习方法
https://www.snkjpt.com/shujituijian/113949.html
热门文章

重温建党伟业,感悟初心使命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1672.html

《家》读后感:巴金笔下的封建家庭悲剧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6191.html

司马光砸缸:机智与勇敢的化身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4548.html

教约解读:福音本质的探索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38474.html

《格林童话》读后感:永恒的经典,世代传承的魅力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33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