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征》读后感:逐章品读红色经典,感悟精神伟力367


毛泽东的《长征》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,而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展现红军长征精神的史诗。它没有细致的情节铺叙,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,深刻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和坚定信念。要真正理解其内涵,需要逐章细品,深入体会其蕴含的磅礴力量和深远意义。

第一章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,开篇即点明主题,以豪迈的气势宣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决心。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,更是对红军精神的精辟概括。作者以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的豪情壮志,为整部作品定下了基调,也为后文的描述奠定了情感基础。读到这里,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红军战士们面对险峻地形、恶劣气候和敌人追击时,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信念。

第二章“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”,则以壮阔的意象描绘了长征途中的自然景象。 “五岭逶迤腾细浪”写出了红军翻越五岭的艰辛,却也以“腾细浪”的动态描写,展现了红军克服困难的豪迈气概。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在乌蒙山区的艰难跋涉,将险峻的山势、泥泞的道路,以及红军战士们坚定前行的身影,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。这两句诗不仅是景物描写,更是对红军顽强意志的赞颂。

第三章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”,描写了红军强渡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场景。 “金沙水拍云崖暖”中的“暖”字,看似与冰冷的江水形成反差,却更能体现出红军战士们面对挑战时,内心燃烧的热情和希望。“大渡桥横铁索寒”则突出了大渡河的险峻,以及红军战士们面临的巨大困难。这不仅仅是环境的描写,更是对红军英勇无畏精神的赞歌,体现了他们不怕牺牲、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。

第四章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”,写出了红军翻越岷山,战胜天险的喜悦之情。 “千里雪”展现了岷山的险峻,而“三军过后尽开颜”则突出了红军战士们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。这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,更是对革命必胜信念的坚定表达。这里体现出红军战士们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培养出的乐观主义精神,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,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。

第五章及后续章节,则以更宏大的视角,展现了长征的整体历程,以及红军所取得的伟大胜利。 毛泽东在诗歌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具体的战斗场景和人物形象,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,以及对红军精神的概括,来展现长征的艰辛和伟大。这需要读者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,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。

整首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,但其内涵却深刻而现实。它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,也展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。 “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”,这句名言更是点明了长征的伟大意义,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,更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和思想的传播。

通过逐章品读《长征》,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,体会其蕴含的坚韧、顽强、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 这是一种超越个人的精神力量,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。 它告诉我们,只要有坚定的信念,有团结一致的精神,任何困难都能克服,任何目标都能实现。

在当今时代,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,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,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。

此外,我们还应注意诗歌的艺术手法。毛泽东运用对比、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,使诗歌更具感染力。例如,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”就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,突出了环境的险峻和红军战士的英勇。而整首诗歌又像是一幅幅壮丽的画卷,展现了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和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。

总之,《长征》这首诗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艺术成就,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。通过逐章品读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内涵,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学习长征精神,不仅是缅怀历史,更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。

2025-05-19


上一篇:《神笔马良涂呀涂》读后感:童话的魅力与现实的思考

下一篇:细读《论语述而》第七章:仁者之心的当代启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