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学读后感写作:开头与结尾的技巧与范例192
读后感,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,对作品内容、思想、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与评价的文字表达。一篇优秀的读后感,不仅能展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,更能体现读者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。而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,如同文章的引子和落幕,对整体印象至关重要。它们不仅要简洁明了地概括文章主旨,更要吸引读者,引发思考,留下深刻印象。本文将结合中国文学作品,探讨读后感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,并提供一些范例。
一、 读后感开头的技巧
读后感开头需要简洁明了地交代所读作品,并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。切忌冗长乏味,应以简洁的语言,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。常用的开头技巧包括:
1. 直接点题式: 此种方法开门见山,直截了当地点明所读作品及个人感受。例如,读完鲁迅先生的《呐喊》,我深刻感受到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,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。这种开头简洁明了,适合表达较为直接的感受。
2. 场景描写式: 通过对作品中某个场景或人物的细致描写,引出对作品的整体感受。例如,读《红楼梦》时,宝黛初会的那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,那一抹淡淡的忧伤,预示着他们悲剧命运的开始,也让我对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这种开头能够营造氛围,吸引读者继续阅读。
3. 名句引用式: 引用作品中的名句或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,作为开篇,可以提升文章的格调,并迅速点明主题。例如,读罢《诗经》中的《关雎》, 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 这流传千古的诗句,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爱情景象,更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爱情的纯真向往。这种开头比较高级,但需要谨慎选择名句,确保其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。
4. 疑问式: 抛出一个与作品主题相关的疑问,引发读者的思考,进而引出对作品的解读。例如,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究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,还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空想家?带着这个疑问,我深入阅读了《红楼梦》…… 这种开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使文章更具吸引力。
二、 读后感结尾的技巧
读后感结尾需要总结全文,升华主题,并留下深刻印象。结尾要简洁有力,避免拖泥带水,可以采用以下技巧:
1. 总结式: 对全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,并再次强调个人感受和对作品的评价。例如,通过对《家》的阅读,我深刻体会到封建制度对个人的摧残,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。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,都值得我们反复研读。这种结尾简洁明了,适合大部分读后感。
2. 展望式: 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延伸,展望未来或对现实提出思考。例如,读完《阿Q正传》之后,我不禁思考,在当今社会,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像阿Q一样的精神奴隶,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独立人格?这种结尾能够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,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。
3. 抒情式: 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真挚情感,升华主题,留下深刻印象。例如,读完《边城》后,我心中充满了对翠翠的同情和对湘西淳朴民风的留恋,这朴实无华的故事,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。这种结尾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,但需注意避免过于感性化,要与文章整体风格相协调。
4. 呼吁式: 针对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,发出呼吁,号召读者行动。例如,读完《骆驼祥子》后,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,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,让更多的人免受苦难的折磨。这种结尾比较有力度,但需要谨慎使用,避免空洞喊口号。
三、 开头结尾范例
范例一(以《诗经》为例):
开头: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……《诗经》中的这句名句,曾在我心中激起无限涟漪。这本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,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,精妙绝伦的意境,以及深刻的社会内涵,深深吸引着我。
结尾:读罢《诗经》,我仿佛穿越时空,触摸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脉搏,感受到了他们对爱情、友情、亲情以及对自然、社会的独特情感。这本诗歌集,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,反复研读。
范例二(以《红楼梦》为例):
开头:大观园的落花,黛玉葬花的泪,宝钗的端庄娴静,宝玉的叛逆不羁……这些场景和人物,构成了我心中对《红楼梦》最深刻的印象。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,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,丰富的人物形象,以及深刻的社会反思,令人叹为观止。
结尾:合上《红楼梦》的最后一页,我仍然沉浸在它所营造的悲凉氛围中。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兴衰的轨迹,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爱情观、人生观以及价值观。它留给我们的,不仅仅是无尽的惋惜,更是一种对人生、对社会深刻的思考。
总之,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灵魂,需要精心构思,认真打磨。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巧,才能写出精彩的读后感,更好地展现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。 希望以上分析和范例,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中国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写作。
2025-05-10

提升自我修养的实用工具书:从国学经典到现代实用技巧
https://www.snkjpt.com/shujituijian/91165.html

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:乡愁与变迁的沉思——《朝花夕拾故乡》读后感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91164.html

高中藏文必修四教材及拓展阅读推荐:兼谈藏汉文化交流与传承
https://www.snkjpt.com/shujituijian/91163.html

从儿童视角解读孙子兵法:策略与智慧的启蒙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91162.html

《关关雎鸠》千年回响:从爱情诗到文化意象的解读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91161.html
热门文章

重温建党伟业,感悟初心使命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1672.html

《家》读后感:巴金笔下的封建家庭悲剧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6191.html

司马光砸缸:机智与勇敢的化身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4548.html

教约解读:福音本质的探索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38474.html

《格林童话》读后感:永恒的经典,世代传承的魅力
https://www.snkjpt.com/duhougan/233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