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延迟开学:反思与成长——读后感237


庚子鼠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,打破了原本祥和的节日气氛,也让全国上下进入了紧急状态。全国高校纷纷延迟开学,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计划的调整,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。在经历了这段特殊的“停课不停学”时期之后,我认真思考了这段时间对我的影响,并结合所读所思,写下这篇读后感。

最初的延迟开学消息传来时,内心是雀跃的。漫长的寒假,不用早起赶课,可以尽情享受自由时光,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,无疑是一份意外的“礼物”。然而,随着疫情的发展,以及“停课不停学”政策的实施,这份雀跃逐渐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——焦虑。在线课程的开展,对师生双方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网络教学的模式,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,存在着诸多差异。例如,师生间的互动性降低,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提高,网络环境的稳定性也影响着教学质量。

我经历过网络授课的种种不便:网络卡顿导致课程中断,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,长时间的屏幕观看也导致了眼睛疲劳和颈椎酸痛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缺乏纪律性和约束力的学习方式,很容易使人产生懈怠心理,自律性差的学生更是难以适应。我发现,许多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,学习效率大大降低。这种现象的出现,不仅反映了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,也暴露了在线教育模式下,监管机制的缺失。

然而,疫情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。在经历了最初的迷茫和不适应之后,我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。我尝试制定更加细致的学习计划,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。我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和互动,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。我还利用这段时间,阅读了大量的书籍,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,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。这段时间的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,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率的巨大影响。

除了学习方面,疫情也让我对社会责任和个人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疫情期间,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共同抗击疫情,无数医护人员、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,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。我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,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,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,这次疫情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,去解读这场疫情,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,去探讨社会治理的机制,去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。许多作家、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,歌颂抗疫英雄,记录抗疫历程,反思疫情教训。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,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,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困难,勇敢前行。

例如,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《纪念刘和珍君》中,汲取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,批判黑暗,歌颂光明,他的精神,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而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,则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,在面对灾难时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命运。这些经典作品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的困境。

疫情延迟开学,虽然打乱了我们的学习计划,但也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历和成长。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,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,更加理解社会责任和个人担当。这段特殊的经历,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一段难忘的记忆,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更加努力,更加勇敢地前行。我相信,在战胜疫情之后,我们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,迎接新的挑战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最后,我想用一首诗来表达我的感受:寒冬已逝,春暖花开,疫情终将过去,希望与光明就在前方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,努力学习,勇敢前行,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!

2025-05-07


上一篇:《七朵花》读后感:在童年纯真与时代变迁间穿梭

下一篇:鲁迅《彷徨》读后感:从细微之处窥探人性的幽暗与挣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