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有的人》有感:生命的重量与选择的意义168


臧克家先生的《有的人》,一首短短的诗歌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。这首诗并非仅仅是对两种人生道路的简单对比,而是对人生价值、社会责任以及历史贡献的深刻探讨。读罢此诗,我久久不能平静,思绪翻涌,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,回望那些伟大而平凡的生命,感受着他们留下的印记和沉淀。

诗歌开篇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: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 这看似矛盾的表达,却精准地揭示了人生的两种境界。活着而如同死去,指的是那些碌碌无为,浑浑噩噩,没有追求,没有奉献,仅仅为生存而苟活的人。他们虽然身体存在于这个世界,但灵魂却早已沉沦,没有留下任何值得铭记的痕迹,如同行尸走肉,毫无意义地度过一生。而“死了,他还活着”,则指那些为理想而奋斗,为人民而牺牲,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。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,但他们的精神和事业却永存人间,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被后世永远铭记,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他们的存在赋予了生命更深刻的意义。

诗歌的后半部分,更是对这两种人生境界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。“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,‘呵,我多伟大!’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。” 这鲜明的对比,将两种人的本质暴露无遗。前者是剥削者,是压迫者,他们站在人民之上,享受着特权,却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,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人民的尊严。他们自以为伟大,实际上却卑鄙渺小,他们的“伟大”只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虚伪光环。而后者则是服务者,是奉献者,他们甘愿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,即使默默无闻,也心甘情愿。他们的伟大不在于高高在上,而在于脚踏实地,在于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和无私奉献。

诗歌结尾更是发人深省:“有的人,他的名字刻在大理石上,瘟疫似的传染着;有的人,他的名字写在人民的心中,巍峨如山。” 这两句诗,是对两种人生结局的最终总结。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作恶的人,即使他们的名字刻在大理石上,被后世铭记,但他们的影响也是负面的,如同瘟疫一样,传播着罪恶和腐朽。而那些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,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被刻在大理石上,但他们却深深地铭刻在人民的心中,他们的精神如同巍峨的山峰一样,屹立不倒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
读完这首诗,我不禁思考,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?是像诗中描写的那样,做一个“活着,他已经死了”的人,还是做一个“死了,他还活着”的人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我们应该像后者一样,为了理想而奋斗,为人民而奉献,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即使我们无法像那些伟大的人物一样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,但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。

《有的人》这首诗,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判,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警示和激励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,而在于追求真理,追求正义,追求理想。它告诫我们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定自己的信念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让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闪光的足迹。

诗歌的语言简洁有力,意蕴深厚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臧克家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,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到简洁的语言之中,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震撼力和感染力。诗歌的意象也十分鲜明,例如“大理石”、“人民的心中”、“瘟疫”、“巍峨如山”,这些意象都极具象征意义,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。

总而言之,《有的人》是一首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的经典诗歌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,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人生,如何选择人生道路,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。读懂了这首诗,也就读懂了人生的一种境界,一种对生命的敬畏,一种对历史的责任。

在当今社会,我们更需要认真思考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义。在物质利益极度膨胀的时代,我们更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,让自己的名字写在人民的心中,而不是刻在大理石上,让自己的生命如同巍峨的山峰一样,屹立不倒,永垂不朽!

2025-05-07


上一篇:《青铜葵花》读后感:在苦难中绽放的生命之花

下一篇:细读《小王子》:一位教师的童心与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