契诃夫《变色龙》读后感:权力、谎言与人性的变色257


契诃夫的《变色龙》,篇幅虽短,却浓缩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。这并非一篇简单的讽刺小品,而是对权力、谎言以及人性中趋炎附势、缺乏独立思考等劣根性的精妙剖析。奥楚蔑洛夫巡警形象的塑造,堪称经典,他那令人作呕的变色龙般形象,至今仍具有警示意义,值得我们反复咀嚼,细细品味。

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只狗的主人身份展开。一条狗咬了赫留金,而这个赫留金的身份,像是一枚不断变化的砝码,左右着奥楚蔑洛夫的态度。起初,奥楚蔑洛夫对狗的主人表现出强烈的谴责,怒气冲冲地要惩罚他,甚至用“该死的畜生”来形容那条狗。然而,随着狗主人身份的逐步揭露——从“一个不认识的人”到“将军的狗”,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,然后是低声下气地讨好,最后甚至反过来指责赫留金,劝他不要小题大做,并为先前对狗主人的“不敬”而表示“歉意”。这种态度的转变并非源于他内心的良知,而是完全取决于权力的转移和对权力的谄媚。

奥楚蔑洛夫的形象,绝非一个简单的“坏人”。他并非天生邪恶,而是在长期扭曲的社会环境中,被权力裹挟,逐渐丧失独立人格和价值判断能力的产物。他的言行举止,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环境下某种人性的缩影。他代表着一类人: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,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,只会根据权力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立场,他们习惯于阿谀奉承,以权力为准绳,衡量一切,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。

契诃夫在描写奥楚蔑洛夫的过程中,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,刻画出了他那虚伪、势利、圆滑的性格特征。他的语言,一会儿强硬,一会儿低声下气,充满了矛盾和虚伪。他搓着冻僵的手,一会儿抱怨天气冷,一会儿又因为要讨好将军而刻意表现出对“寒冷”的不在意,这种细节描写,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,也生动地再现了人物内心的纠结和矛盾。

故事中,除了奥楚蔑洛夫,赫留金的形象也值得探讨。他作为一个被狗咬的受害者,他的反应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无奈和麻木。起初他的强硬,源于他对正义的渴望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,但随着狗主人身份的揭露,他的声音也逐渐弱了下来,最终也选择了妥协。这反映了在强权面前,弱势群体常常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抗争手段。

《变色龙》的讽刺意义在于,它并非仅仅针对奥楚蔑洛夫个人,而是指向整个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。奥楚蔑洛夫的变色,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缩影,是对权力腐蚀人性,以及人性的扭曲和卑微的深刻揭示。故事的结尾,奥楚蔑洛夫继续巡视他的街道,这意味着一场闹剧的结束,却也预示着类似的闹剧会在未来不断上演。这是一种无奈,也是一种悲哀。

从中国文学的角度来看,《变色龙》与中国古典小说中对官场黑暗和人情冷暖的描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虽然创作背景和文化语境不同,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批判,却有着共通之处。例如,一些中国古典小说中也常常出现类似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官僚形象,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,不择手段,甚至不惜牺牲正义和良知。这种对人性的批判,超越了国界和文化差异,具有普遍的意义。

总而言之,《变色龙》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小说。它以精炼的语言、巧妙的构思,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实的黑暗面。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,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,他的“变色”,也成为了对权力和人性的永恒警示。我们从他的身上,可以反思当下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,并警醒自己,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盲目追随权力,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。

在今天,我们阅读《变色龙》,或许更能体会到契诃夫作品的现实意义。 权力对个体的压迫,以及由此衍生的虚伪和冷漠,依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。 奥楚蔑洛夫的形象,提醒我们警惕任何形式的权力滥用,也提醒我们,维护自身尊严,坚持独立人格,是多么重要。

最后,我们应该记住,真正的价值判断,不应该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之上,而应该建立在公正、良知和人性的基础之上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“变色龙”,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公平、公正和美好的社会。

2025-05-07


上一篇:细读《蚕雷抒雁》:从微观视角解读当代中国乡村变迁

下一篇:超越围墙:解读《非学校化社会》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困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