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韶华,恰同学少年280


捧读毛泽东早年求学经历的《恰同学少年》一书,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,感受到那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救国抱负。作者韩少功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,将一群普通少年如何成长为时代巨人的历程娓娓道来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。在湖南第一师范这个求学圣地,毛泽东、蔡和森、杨开慧等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聚集于此。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——救国救民。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,国家积贫积弱,人民苦不堪言。面对国家命运的危难,他们发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呐喊,立下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誓言。

求学路上,他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新学与旧学的冲突。新学代表着科学、民主、进步,而旧学承载着封建传统。新旧思想的碰撞,让他们经历了一场场思想上的洗礼。毛泽东等人积极接受新思想,勇于打破旧观念,体现了他们开阔的胸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,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关心国家大事。他们发起驱逐校长张干的斗争,声讨袁世凯的复辟倒行,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。

师生情谊,亦师亦友。书中对毛泽东与他的老师杨昌济的师生情谊刻画得尤为动人。杨昌济是一位学识渊博、思想进步的老师。他不仅传授给毛泽东知识,更引导毛泽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在杨昌济的影响下,毛泽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思想,立志推翻封建统治,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。老师的教诲,化作少年心中的火炬,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。

青春韶华,恰同学少年。毛泽东等人虽然年少,但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。他们勇于探索,敢于创新,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。读《恰同学少年》,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,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后辈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。

2024-11-30


上一篇:父与子的血与泪,传承与救赎

下一篇:奶酪的追寻之旅:改变与成长